老龍灣到處都是泉,山崖上飛泉,平地里冒泉,石縫里噴泉,灣底下泛泉,我寫詩時生靈感,還寫道竹葉尖上滴泉呢。小詩《翠竹綠滴》是這樣寫的:“一頁一綠泉,珍珠閃閃滴/微微雨聲彈細弦,驚醒鳥鳴啼/大熱季節(jié)無處躲,這里流寒意。”那海浮山根的竹林,一年四季碧翠涌動,那山崖之處確有多泉奔涌,善息泉、珍珠泉、秦池泉,還有江南亭之南,有泉名曰濯馬潭,此泉很大,出口匯成八角灣。據(jù)說此泉通著山底下的海眼,在沂山頂?shù)奶忑R灣,撒上麥糠,不幾天就流進這濯馬潭。
灣西頭靠山根有個最大的泉,名字就叫鑄劍池,有龍頭嘩嘩噴水,匯成一方形水池,水清見底,碎泉冒泡,據(jù)說歐冶子在此鑄過劍,名人雪蓑石上有題字《鑄劍池》,歷代游人,前來沿灣邊小路瀏覽,均見灣底冒泡升騰之泉,靜耳聽來,有如微妙彈琴之聲。我數(shù)次觀賞又細細靜聽,寫出小詩一首:
咕嚕 咕嚕
灣底冒出銀泡泡
形似少女美項鏈
一圈圈脖頸上纏
日日夜夜冒不停
匯成天下名泉閃碧濤
展現(xiàn)祖國山水之壯麗
沂蒙山人的一大驕傲
灣北岸還有萬寶泉、放生池,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堂的泉。泉,泉, 泉,晶瑩透明,銀浪飛,千泉萬泉,數(shù)以萬計的泉,全都含在明第一散曲大家馮惟敏的《冶源大十景》散曲里。
老龍灣周圍有北方最大的翠竹林,圍繞一灣碧水的明鏡,給它鑲上了綠色鏡框。這里的竹子全是江南竹,比本地的石竹子,干粗高大,年年發(fā)筍長節(jié),婷婷玉立,極易成片成林。它是老龍灣私家園林之主,明代散曲第一大作手馮惟敏,從江南引進來的。在灣南海浮山根,他的書齋江南亭東西竹林最為密集,沿灣南一條通道,北觀碧波灣水,晨早霧氣蒸騰之貌,南靠翠竹蜿蜒長廊,四季氣候溫馨,可漫步觀景,渡過步云小橋,進入江南亭幽雅庭院。進書齋探幽想象古人當(dāng)年讀書寫作情景,讀了江南亭門聯(lián):“煙靜平湖云齊古木,竹聲碎玉泉響佩環(huán)”,一副古聯(lián)概括此地仙境之居。在此,小歇一回,暢快喝幾碗灣水浸泡名茶,瓊漿入肚,肺腑清爽,抖起精神繼續(xù)向東,慢步竹蔭棧橋,浮想翩翩,想起維敏詩句:“秋來春去,四時成趣,家住翠竹叢中,人在白云深處,看天然畫圖,眼前詩句,水芹香稻,鮮酒活魚,見說江南好,江南恐不如。”這詩句把竹林幽景寫絕了。東去過海子河向北,眼前呈現(xiàn)大片竹林,讓人更覺得灣水晶瑩,叢竹猶翠,使我觀后寫下竹林詩句:
竹栽灣畔
江南水鄉(xiāng)帶此處
粗干還是那么堅挺
尖葉還是那么翠綠
春筍鉆天的箭勁
仍然那么足
竹叢環(huán)繞岸
俏姿映進湖
四季常綠氣軒然
人間一幅美畫圖
老龍灣恒溫之水,養(yǎng)育著四季常青竹林。春發(fā)嫩筍幼芽新,夏日竹蔭自生涼爽風(fēng),秋風(fēng)拂葉琴聲細,冬雪壓林竹更青,這樣挺拔的南竹,茁壯生長于老龍灣畔,無疑生發(fā)出了北方的江南風(fēng)光。
四季如春的老龍灣,也是百鳥聚集之地。幽幽竹林,夜夜鳥宿,龐大的老鴰鳥群,成群結(jié)隊從遠方飛來,潛入竹林深處,歡愉過起夜生活,絮絮叨叨的鳥語,很長時間不停,靜宿竹林深處,如喜住樓林,歇息自得心滿意足,黎明即起,高唱群起上天,遙遠而去。到了夕陽落山,雄壯的隊伍又來了,竹林成了它們溫馨的家。還有諸多鳥兒,日夜活躍在竹林,鳴聲不斷,歌聲嘹亮,常常形成鳥類生活的樂章。
當(dāng)年馮惟敏,南去西湖拜佛,向佛爺討來江南神鳥——水雞子。在灣水中安居落業(yè),寄生此處,幾百年之久了。氣候的四時如春,常年的水溫適宜,人們對其的長期護衛(wèi),這種鳥的家族,一代代繁衍擴大,灣中不時成群遨游,點波劃湖,揚灑吱吱清脆鳥聲。近年縣里修河置景,它的家族已進入冶源到縣城的河段,暢游于幾十里水面,起伏碧波浪中,清歌妙曲振奮著兩岸游人,不住觀賞此景。我觀看它滑動長長游姿,寫下小詩一首:
一種黑色小鳥
在岸上驀然出現(xiàn)
它是從西湖移來的“活寶”
自此老龍灣被稱作北國江南
吱吱聲 高歌震天下
馮惟敏筆下誕生了名泉
泉、林、鳥,成為老龍灣最美生態(tài)佳境,表達了春天常駐此地,譽為名不虛傳的全國七十二大名泉之一,在吸引著千千萬萬游人的雅興。
本文地址:四季如春老龍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