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農(nóng)村對人的看法,十分講究營生好不好,也就是干活的能力如何,就從這一點看人有無本事。尤其對女人的看法,除了看相貌,長得漂亮不漂亮,重要條件就是有沒有好營生,而且亮點體現(xiàn)在做鞋上。舊時代男女婚事,找對象先打聽女子營生如何,具體的說做鞋的功夫怎么樣。一樁婚事經(jīng)媒人說成,女子要男人鞋樣子來,先做一雙做陪嫁。有的媒人心眼多,未成之前先叫女子做一雙圓口鞋,拿去找男方看一看,如果鞋做得不好,婚事就成不了。結(jié)婚后,丈夫穿得第一雙新鞋都是新娘做的,眾人看了夸獎:“你這新鞋做得真好!”就說明是個好營生的媳婦。
舊時代在農(nóng)村,人們對做鞋很重視,鞋是生活必須品,集市上沒有鞋店,全是自己做鞋穿。大體分三種:圓口布鞋,最適于春秋穿:淺鞋,也叫山杠鞋,結(jié)實得硬邦邦,夏日穿著踹泥透水慢,適合上山干活穿;棉鞋,冬日穿著暖和。村里的年輕女子,十五六歲就跟母親、嬸子、大娘學做鞋。先用碎布制布板,就是把碎布鋪在木板上,抹上漿糊,再鋪一層,一層層貼起來晾干,照著鞋樣子裁剪,用絨布包起來,開始納鞋底。圓口布鞋用絲線納,青布鞋面,穿著柔軟,腳舒適。淺鞋,底厚,先用錐子扎眼,再用大針拉麻線,拉過去,拉過來,頓一頓,再來一次。鞋底上拉出一排排螞蚱眼針腳,納一雙鞋底要用好幾天功夫,有的累得手脖子疼,還有的把手脖用布條纏起來,增加手勁。鞋底納好,再做鞋幫。鞋幫一般是青色的,布子也厚一些,用純絲線納上好看的“云子”,腳面鞋口處突出一“勾勾”。把幫和底連起來,叫“上鞋”。需要一定技術(shù),不然做出鞋來不周正,穿著不得勁,甚至磨破腳。這鞋做好了,鞋膛里塞上結(jié)結(jié)實實的棉花種,把鞋撐成圓洞。這鞋做好后,不透風難透水,出坡,干活穿著它,很難損壞,一雙鞋穿一年不變樣。做淺鞋真能顯出女人的高手藝來。
我的家鄉(xiāng),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老百姓支前興做軍鞋,各村婦女主任負責,多數(shù)都做圓口鞋,有的妻子為在前線打仗的丈夫做鞋,做得很盡心,把夫妻之情都納進了鞋。在解放區(qū),特別是夏天,女人們圍坐在村街樹蔭下,邊拉呱邊做軍鞋,村里的宣傳隊,為活躍氣氛,還唱幾支紅歌,以給婦女們鼓勁。這做軍鞋的情景,一直深印在我的腦海里,近年的一個“八一”建軍節(jié),我還寫了一首小詩,編進了一本詩集:
樹蔭里
幾個大嫂納鞋底
飛針走線流著情
清脆笑語滴著蜜
小小針腳宛若鐵扒鋦
連穿三年也結(jié)實
青絲長長納鞋幫
遮風擋雨忒舒適
人人心里有個兵哥哥
盼他立功獲榮譽
在農(nóng)村,回憶起自己做鞋的年代,作為一個經(jīng)歷過的老作者,回想起來有異樣的感覺。深深體會到人們的親情味道,青年男女的戀愛過程,婚姻法貫徹后的男女真情實感。在黨的好政策感召之下,農(nóng)村人們的生活逐漸富裕起來。城鎮(zhèn)工商業(yè)發(fā)展了,有了很多制鞋工廠,鎮(zhèn)村有了鞋店,什么膠底圓口鞋、球鞋、水靴,什么花樣的鞋都有賣的。那些農(nóng)村的女人們,很少自己做鞋了,她們也像男人一樣,自覺的主動學文化,開始上識字班,慢慢上小學、中學、大學,談戀愛找對象的觀點和標準都變了,女子要找有文化的“帥哥”、“白馬王子”。是不是好營生,要看學歷和本事了。
如今農(nóng)村的女子,也學城市女郎的風姿,穿起高跟鞋或繡花鞋,開著豪華小轎車,抖風玩耍了。
本文地址:做鞋:女人的好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