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儒養(yǎng)老建黨節(jié)專欄《聽老黨員話初心》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3周年。百余年間,我們黨從最初的50多名黨員,發(fā)展成為如今擁有超9800萬黨員的大黨,領航中國從積貧積弱處出發(fā),發(fā)展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期間,有無數優(yōu)秀的老共產黨員奮勇拼搏在黨和國家發(fā)展建設的第一線上,他們在經濟建設、保家衛(wèi)國、教人育才、文化發(fā)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追憶崢嶸歲月,凝聚奮進力量。在“七一”建黨節(jié)來臨之際,北京相儒養(yǎng)老特別推出建黨節(jié)專欄《聽老黨員話初心》,讓我們一起傾聽相儒養(yǎng)老部分入住長者——也是獲得“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的優(yōu)秀老黨員的崢嶸歲月,共話初心使命。
讓我們從老一輩黨員寶貴的人生奮斗旅途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和智慧,以更加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與機遇,用汗水和熱血書寫燦爛青春,凝心聚力跟黨走,砥礪奮進新征程。
劉國英,1936年出生于河北衡水,34歲時加入中國共產黨,至今黨齡54年。
劉國英奶奶一生都扎根在制造生產一線,從普通的車間工人到技術管理者,曾榮獲北京市廣播技術研究所“技術能手”、“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她用奉獻詮釋責任,用奮斗書寫擔當,用實干彰顯初心,為新中國的火熱建設貢獻了最好的青春年華和奮斗力量。
心無雜念
只為新中國建設“添磚加瓦”
劉國英出身貧苦,但自幼手工藝活干得特別好,動手能力、領悟能力非常強。新中國成立時,她剛滿13歲,終于有機會參加學習。天賦的動手能力結合文化知識的加持,為劉國英日后成為制造行業(yè)的技術能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上世紀50年代末,劉國英隨丈夫來到北京,進入北京市廣播技術研究所做了一名普通的車間工人,專門從事各類零部件生產。在這里她一干就是27年,直至退休。
劉國英手下生產出的小小配件,裝配到廣播設備、電話機、信號塔上,還為航天工業(yè)生產過超小型的應用零件。技術拔尖,從不挑活,加班加點無怨無怒,同事們都稱劉國英是機床旁的“老黃牛”。
圖丨上世紀60年代的廣播收音機
提起工作中特別難忘的事情,劉國英馬上想起了當年為原第七機械工業(yè)部(現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生產零部件的工作。
她說到:“當時接到設計圖紙后,不知從何下手,因為尺寸實在太小了,產出的成品尺寸可能和一顆大米相當,那是相當精密細致的活。”這對她來說既是極大的挑戰(zhàn),又是非常誘人的“榮譽”——在我國航天事業(yè)起步階段,能夠用自己的技術為航天事業(yè)盡一份力量,哪怕只是一個米粒大小的零件制作,也讓她和工友們深感光榮。為了做好這次生產任務,研究所組織車間工人骨干到七機部參觀學習,回來后劉國英組織骨干工人連夜研究出樣,理順制作技術和細節(jié)問題,在得到車間主任的肯定后,她又和工人們一起加班熬夜生產,連家也顧不上回。經過2個日夜奮戰(zhàn),終于按質按量完成了任務,交出了滿意的產品。
劉國英奶奶說:“我們那個時候沒有別的想法,就想著建設祖國,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
1970年劉國英加入中國共產黨,也從一名普通工人成長為車間管理者。
以身作則
帶動一線工人艱苦奮斗
擔任管理角色之后的周國英,更覺肩上的使命又重了許多。她說:“作為黨員,同時又要管理生產線,要以身作則才能服眾;還有,做好傳幫帶,培養(yǎng)新人才,帶動一線工人樹立理想、堅守信念都是我們的責任。”
那時的生產和生活條件都非常艱苦,她作為四個孩子的母親,一面抓生產,一面還要照顧家庭。但迎難而上,永不退縮是她的一貫作風。
作為車間管理者之一,劉國英在車間主任的領導下,和搭檔一起三人共同帶領著一線工人出色完成每一次生產任務。車間工人(含學徒)在最高峰時多達50余人,大家團結協(xié)力,親如一家。
同時,劉國英不僅為一線工人傳授自己的技術知識,更心系職工,充分尊重學徒工人的選擇,不斷鼓勵他們發(fā)揮所長,為國家建設發(fā)光發(fā)熱。
在她帶領的學徒學生中,有人邊工作邊學習,在高考恢復后陸續(xù)考上了大學;也有人轉戰(zhàn)其他部門,擔任起了關鍵生產環(huán)節(jié)的高級管理者;還有人在她的介紹下也入了黨,向更多工人、群眾傳遞黨的精神......
車間燈火明,專注神自揚
巧手鑄精品,初心永不忘
建設新中國,此中有榮光
向優(yōu)秀共產黨員劉國英同志致敬!
如今,劉國英奶奶已到耄耋之年,她和老伴都選擇在相儒養(yǎng)老再度開啟嶄新人生。
她個性隨和,積極樂觀,是院里活動的“積極分子”。無論是打麻將、手工DIY、歌唱會、寫字下棋等,都有她的身影。
劉國英奶奶在相儒養(yǎng)老不僅可以生活無憂,更是被豐富多彩的主題文化活動深深吸引著,精神需求得到極大滿足。
圖丨劉國英奶奶在相儒養(yǎng)老花園中散步
圖丨醫(yī)師巡診查房,為劉國英奶奶檢查腿部情況
“劉國英們”可以說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代“匠人”,他們是共和國的建設者,參與并見證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一次又一次高潮,奪取了國民經濟發(fā)展的一個又一個里程碑的勝利,讓新中國從建國初期的“一窮二白”發(fā)展成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他們一生的奉獻與付出,如涓涓細流、融入國家發(fā)展的滾滾洪流,無愧于稱號、無愧于使命。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
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新時代的我們既面臨著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老黨員們艱苦奮斗的崇高精神穿越時空、歷久彌新,具有重大的時代意義和豐富的實踐價值,永遠是我們黨最可貴的精神財富,將永遠激勵著我們,鼓勵我們在新時代建設中積極擔當勇盡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tài)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tài),朝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勝利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