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國慶時,總在不經意間回想起——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發(fā)出的那一聲莊嚴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F如今,我們的祖國不僅站起來了,更完成了從富起來邁向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在為祖國72華誕喝彩、為建黨100周年慶祝的同時,我們更加應當向每一位共和國的建設者致敬!
他們是讓新中國堅定“站起來”的奉獻者,是中國邁向“強起來”的弄潮兒。然而光陰荏苒,這群共和國建設者們,現如今又有了一個新身份——「泰康居民」。
在泰康之家·燕園有這么一個意義非凡的影展,它是由泰康居民、著名導演鄭洞天攜手燕園社區(qū)共同策劃,以三十余位泰康居民百歲人生的珍貴影像為脈絡的《沿著黨的光輝足跡》紀念影展。
燕園社區(qū)離退休黨支部書記任宏杰(左)為98歲的潘云秀(右)帶上建黨百年紀念貼標
紀念影展以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史為主題,分為歲月如金——革命戰(zhàn)爭時期、火紅年代——新中國建設時期、燦爛華章——改革開放時期三個篇章。
數十幅照片、上千余字說明,圖文并茂地展現了百年奮斗歷程,向中國共產黨偉大道路上的所有踐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時也成就了泰康居民的紅色資源庫。
“光榮在黨50年”紀念章獲得者陳寶樹、藤玉芳、陳麗芝(從左到右)
紀念影展作品中件件精品,貼近長輩們的養(yǎng)老生活,生動詮釋了作為一名黨員,作為一名普通的共和國建設者的奮斗歷程。置身展廳,激情和熱血在涌動。那些曾經的時光,撲面而來。
1953年抗美援朝停戰(zhàn)后合影留念的師振蘭(左一)
師振蘭阿姨和燕園社區(qū)的兩位好友在老照片前留影(左一)
師振蘭阿姨和燕園社區(qū)的兩位好友,站在老照片前,模擬曾經的照片上的姿勢,定格了難得的瞬間。
1990年王彥(中)在法國駐華大使館授領法蘭西共和國騎士勛章
兩大石油專家王炳誠(左二)和王彥(左三)并肩在照片前合影
走過幾大油田的石油專家王炳誠和海洋石油專家王彥曾經在祖國的一隅奮斗,并肩在照片前合影,一時間,互相肯定的眼神,勝過了千言。
這里有思想性、文化性交相輝映,這里是一場鮮活的黨史教育、深厚的紅色文化熏陶、深入的精神靈魂洗禮。我們被共和國建設者矍鑠的精神面貌觸動,更為他們一生的奮斗歷程感動,感受他們身上承載的中華民族共同的理想追求和偉大的民族精神。
軍衣扣、日記、證書、紀念章、書籍等物品展示
1948年錦州戰(zhàn)役結束,中國醫(yī)科大學第四分校完成
救治萬名傷員的任務后,李彥文(中)與戰(zhàn)友合影
軍衣上的扣子、日記、證書、紀念章、書籍,每一件都是他們的珍貴記憶,每一件物品都閃耀著對黨的忠誠。87歲的李彥文叔叔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解放軍軍衣扣子、他還留存了當兵期間所寫的自我感悟等實物,他沒有豪言壯語,只有一顆一心向黨的心。
第一篇章:
歲月如金——革命戰(zhàn)爭時期
入黨,那一刻,把信念一起刻在心中。
馬背搖籃
幼年時期尹業(yè)民(最中間)與楊勇將軍的合影
在燕園社區(qū)黨員中,有人是建黨初期領導者的后代,有人在硝煙中度過了馬背搖籃的童年,長大后奮斗在建設和保衛(wèi)祖國的崗位,把生命熔進黨的百年征途。
戰(zhàn)火青春
1953年5月赴朝慰問團樂隊隊長兼指揮舒鐵民和戰(zhàn)友在志愿軍戰(zhàn)利品美機留下的副油箱前合影
在燕園黨員中,不少人先后當過八路軍、解放軍和志愿軍,他們曾穿越槍林彈雨,迎來了浴火重生的新中國,在黨最需要的時候受命出征,嘹亮軍號聲襯映著他們絢麗的青春。
第二篇章:
火紅年代——新中國建設時期
時代前行的先鋒力量。
當天安門升起五星紅旗,燕園的長輩們那時還是青年,滿懷著理想和激情的他們,成為第一代共和國的石油工程師、電臺播音員、公安干警和科研人員……
后來,他們中的全國勞模、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教師,遍布祖國四方,各條戰(zhàn)線。
上過封面的人
劉雅君登上1960年6月《人民中國》雜志第六期封面
劉雅君阿姨(中)在老照片前現場留影
她是劉雅君,15歲當了工人,18歲入黨,她創(chuàng)造過連續(xù)30萬件車工無廢品的全國紀錄,她在1958年就提前完成了1963年的生產任務,這就是那一代人的生命情懷、工匠精神。
我為祖國獻石油
1961年8月7日,劉少奇由康世恩(右一)陪同視察大慶油田。鉆井總工程師王炳誠(左一)匯報大慶油田鉆井情況
王炳誠叔叔(左二)在老照片前現場留影
他是王炳誠,他的腳印,印在了祖國幾乎所有的大油田。他是燕園石油人的一個代表,而三十多位在石油戰(zhàn)線奮戰(zhàn)一生的工程師、干部,是燕園新中國建設者的代表群體。
第一個倡議教師節(jié)的人
1986年9月9日北師大,鄧穎超(左二)、王梓坤(左一)一同慶祝第二個教師節(jié)
王梓坤(中)在老照片前現場留影
他是王梓坤,是“教師節(jié)”的首倡人。燕園長輩中的最大群體,是大中小學退休教師。“捧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們是新中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見證人。
第三篇章:
燦爛華章——改革開放時期
不忘拳拳初衷,同愿家國和樂。
科學家們
2006年物理學家王鼎盛院士(中)在北京中科院物理所接待來訪的諾貝爾獲得者美國物理學家W. Kohn教授(左)
飛機設計專家顧誦芬院士(左一),1978年在殲教6飛機上
科學家們-展覽
從百廢待興到偉大復興,從自立自強到自主創(chuàng)新,改革開放的步伐,催生了人到中年這一代的黃金時代,讓他們譜寫出一生的華彩樂章。
2009年孫鴻烈(右一)受頒全國野外科技工作特殊貢獻者證書
2012孫鴻烈受頒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燕園有一個功勛卓著的群體,他們是默默奉獻的科學家們,這些院士、專家和科研人員的無私和勤奮,融入了近三十年來中國科技突飛猛進的歷程。
高光時刻
2001年7月13日國際奧委會大會上的中國申奧代表團,樓大鵬(左一)為第四陳述人
2001年樓大鵬做申奧陳述準備
衛(wèi)星上天、經貿入關、申辦奧運、精準扶貧、振興中華大業(yè)的許多重要崗位和重大事件,這一幕幕閃過的高光時刻,都曾經有泰康居民們的身影。
初心不改,鑄就百歲影像長卷。創(chuàng)新永續(xù),描繪長壽養(yǎng)老畫卷。
一幅幅珍貴的圖片,一段段精彩的文字,充分展示了百年征程的波瀾壯闊,全方位、立體化截取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事業(yè)等方面的橫切面,展現了百年初心的歷久彌堅,傳承著百年奮斗的紅色基因。
1999年,中巴地球資源衛(wèi)星在發(fā)射場太原準備發(fā)射,總設計師陳宜元與衛(wèi)星合影
陳宜元(右)在老照片前現場留影
歷經近乎一個世紀的人生,他們展現出來的生命活力、文化藝術修養(yǎng),成為燕園社區(qū)向外界展示養(yǎng)老氣質、文化性格的名片。
共和國建設者們,
泰康之家再相聚。
在泰康之家這個共和國建設者溫馨的家園中,涌現著曾經投身各條戰(zhàn)線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奮斗者們,他們中有些人的事跡載入了史冊,鼓舞著一代代后輩;也有的人一生拼搏奉獻,至今默默無聞仍無怨無悔。
曾米蘭阿姨現場談起在延安的記憶
“我們是延安保育院里的老同學,現在又都住在泰康之家·燕園。我們這一代人,生在黨的懷抱里,在黨的教育下成長,自己最后也加入了黨的隊伍。曾經的記憶終身難忘。”曾米蘭阿姨談起在延安的記憶,感慨萬千。
葛惟昆叔叔現場發(fā)言
“我們是同共和國一起成長的。我們是改革開放以后第一批出國留學的研究生,回國以后建設祖國,目前還在繼續(xù)工作,祝愿各位前輩和伙伴們健康長壽,快樂地度過在燕園的生活。”葛惟昆叔叔發(fā)言。
共和國建設者們在紀念展合影
泰康之家養(yǎng)老社區(qū)是“長壽之家”。截止目前已入住超5000 名老人,平均年齡81歲,其中百歲老人有6位,90歲以上的長輩有約560位。
這里還是“賢士之家”。入住居民院士和學部委員有 24位,雙一流大學書記、校長16位,開國大典親歷者33位,45位參加抗美援朝,“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獲得者265位。黨員近2000位,其中黨齡50年以上的超過900位,黨齡70年以上的近百位。
盛世華章,榮光璀璨
在泰康大健康產業(yè)蓬勃發(fā)展下
泰康之家養(yǎng)老社區(qū)攜
共和國建設者居民們
獻上這一份象征長壽的禮物
留下美好幸福的珍貴瞬間
繪制長壽時代下流光溢彩的養(yǎng)老長卷
祝祖國母親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