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故鄉(xiāng)黑龍江省訥河市興旺鄂溫克族鄉(xiāng)新興村五組,提起村婦張淑榮30年如一日照顧癱瘓婆婆的事跡,都豎起大拇指,她是個孝心的兒媳。在她身上看到了薪火相傳的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婆婆的老伴中年撒手人寰。面臨困難重重的家境,她用女人的肩膀扛起了所有的家庭重擔。她每天忙完田里的農(nóng)活,還要忙家里的活,買米買面,給孩子們做一日三餐,縫補洗涮。天長日久積勞成疾,風雨飄搖中,生活的重擔終于把她壓垮,精神失常了,逐漸喪失了勞動能力。懂事孝順的子女,從此承擔起了種田、料理家務、照顧母親的重任。兒子那立國是老大,在母親身上付出的多一些。母親病情加重時,自言自語說些讓人聽不懂的話,還莫名其妙罵人。即便如此,子女們不言棄,一如既往盡孝,精心照顧自己的母親。冬穿棉,夏穿單,一日三餐,從不耽擱,無怨無悔。日出日落,母親帶著疾病熬過一年又一年。
在母親精神上倍受痛苦折磨,家庭需要人手的關鍵時刻,兒子立國的愛人張淑榮融入了這個家庭,盡兒媳照顧孝敬母親的義務。新來的兒媳給婆婆精神上帶來了極大的安慰,兒媳精心照料婆婆過上正常生活??墒?,屋漏偏逢連夜雨,不知婆婆受了那股風濕,患上了類風濕骨節(jié)病。兒子兒媳到處花錢求醫(yī)買藥,花掉家中所有積蓄,還是沒能治好婆婆的病,婆婆最終沒能撐得住癱瘓在床。兒媳看著滿臉憔悴的婆婆疼在心上,看來婆婆的后半生就要在病床上度過了。兒媳含著淚暗暗下決心:母親,請您放心,我一定要您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照顧您一輩子。老人活動量小,胃口不好,喜歡稀粥爛飯,兒媳除了隔三差五給老人包餃子、包包子,每頓飯都熬有雜糧米粥。家里水果、牛奶不斷,都是新鮮的。有的水果需要去皮,兒媳就削了皮洗凈給老人吃。冬天怕婆婆胃受涼,兒媳就把水果用熱水溫一下,或提前放到暖氣上。無冬論夏,老人喝的牛奶、飲料都是溫的,一年四季喝的都是開水。雞、魚,只要婆婆想吃,兒媳就做。近處沒有,兒子就到五六十里地外集市上去買。
婆婆長期癱瘓在床,肌肉、骨骼萎縮,四肢變形。為了婆婆康復鍛煉,兒媳每天都要在不同部位給婆婆按摩、捶背、抻拉筋骨,進行康復訓練。兒媳竭盡全力,想著法讓婆婆活得好。婆婆畢竟已80歲高齡,近幾年身體狀況大不如前,脾氣也越來越大。年近60歲的兒媳,覺得照顧婆婆愈加吃力。即便如此,兒媳對婆婆的照料倍加體貼入微。夏天,天氣悶熱,室內有潮氣,為保持室內清潔,兒媳經(jīng)常開窗通風,透進新鮮空氣。怕婆婆生褥瘡,兒媳準備了一些褥墊,濕了就換,洗干凈放到陽光下曬,冬天放到暖氣上烘干,多個墊子輪換用,從來不讓老人溻濕的,舊的不能用了,就做新的。同時天天給婆婆擦洗身子,梳頭洗臉,伺候得干干凈凈。有兒媳的悉心照顧,婆婆臥床30年沒得過褥瘡,能活到80歲高齡,兒媳張淑榮功不可沒。
偉人說得好: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面對一位臥床失能的老人,張淑榮30年如一日和風細語,不急不躁,貴在堅持,婆媳情深難能可貴,這是普通女性的美德。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老齡社會到來之際,讓我們記住她,孝敬老人的好榜樣——張淑榮。
本文地址:婆媳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