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回憶起親屬離世前的經(jīng)歷,內心難免會帶點遺憾與自責。
特別是癌癥病患、中風癱瘓病人,當他們臨終前最需要家人呵護和照料時,很多家屬因為缺乏“臨終關懷”意識,有時候一個善意的舉動,不僅不能幫助病患減輕痛苦,相反還會加重痛苦。
還有些家屬會好奇:
臨終者在生命最后階段,到底處于什么樣的狀態(tài)?
他們體內出現(xiàn)了什么變化?
他們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作為家屬我們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
武漢安泰養(yǎng)老院護工憑借十多年的護理服務經(jīng)驗,以及對“臨終關懷”服務的了解,為您傳授更多實用經(jīng)驗,讓家屬少走彎路。
“臨終關懷”,是一種幫助臨終者減輕疾病痛苦、延緩疾病發(fā)展、提供臨終前安寧服務的醫(yī)療護理手段。
1.臨終期一般為10-14天(有時候可以短到24小時),很多臨終病人通常會出現(xiàn)手腳冰涼、意識清醒,但說話含糊不清,他們常處于脫水狀態(tài),吞咽出現(xiàn)困難,周圍循環(huán)的血液量銳減,臨終前的病人皮膚又濕又冷,摸上去涼涼的。
無論天氣多么炎熱,只要臨終病患手腳冰涼,家屬會以為是體虛怕冷所致,相反還會給病人蓋上厚厚的棉被保溫身體。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這樣不僅會給臨終者造成巨大的身體負重壓力,令其喘氣困難,還會因為壓力過重導致無法呼吸。
正確的做法是:打開窗戶和風扇,給病床周圍留出足夠的空間。另外,可以借助一些安眠藥物或者適量麻醉劑,減輕病人喘氣困難和焦慮,但一定要在專業(yè)醫(yī)生的建議和指導下使用。
2.當臨終病人出現(xiàn)吞咽困難、無法進食、飲水狀況時,有些家屬會想到用胃管喂食物和水,其實這些做法是不必要的。
很多臨終者在最后的階段,往往不會有饑餓感,相反,過度脫水和營養(yǎng)缺乏,常常會導致臨終者體內血液酮體積聚,產(chǎn)生一種類似止痛藥的效應,這種情況下的臨終者會表現(xiàn)出異常的興奮和精神,適當?shù)慕o臨終者喂食一點葡萄糖,同樣能補充體能。
一味地給病人喂食,還會造成嘔吐、食物進入氣管造成窒息、病人不配合而痛苦掙扎等后果,使病人無法安靜地走向死亡。
3.臨終者在瀕臨死亡前,往往意識是非常清醒的。
有些癌癥病患在死前一周,大部分保持清醒狀態(tài),而另外一部分則處于嗜睡狀態(tài),即便處于昏迷狀態(tài),家屬通過溝通交流,他們也是有所感知的。
聽覺是最后消失的感官,和臨終者說說你想說的話,即使他已經(jīng)無法回應,但他依然聽得到。所以,家屬應抓緊與臨終者多溝通交流,不要等到最后而留下遺憾,
很多家屬在照料臨終病患時,精神上往往會過度擔憂他們的病情,有些家屬甚至會繼續(xù)采取創(chuàng)傷性治療手段、插管等方式,以此挽留臨終者。
事實上,病人已經(jīng)走入最后期限,對于臨終者而言,最大的仁慈和人道是避免不適當?shù)?、?chuàng)傷性的治療。在家人的陪伴下,讓他們走的舒服、安詳才是最重要的。
“臨終關懷”從一開始被人否定、誤解,慢慢發(fā)展成了如今被普遍接納的人性化關懷服務,已經(jīng)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認可。
作為一名職業(yè)護理從業(yè)人員,我們真心建議有些家屬:不要因為不忍心、害怕看到臨終者被病痛折磨,在病人最后的時光,還要選擇通過醫(yī)療救治,讓臨終者再次遭受創(chuàng)傷折磨,將臨終病人送入專業(yè)的關懷中心,在醫(yī)護人員的精心呵護和照料下,安靜、祥和、無痛苦的走完人生旅程,才是家屬所給予的尊重和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