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小學(xué)的時候,農(nóng)村文娛活動貧乏,我和小朋友們玩的主要就是彈球、打尜、捉迷藏。這些玩膩了,就和小虎小豹幾個小伙伴嘀咕著到房頂上去。
原來房頂上的風(fēng)景美妙極了!春秋天朗氣清,隱約可見百十公里外的北京西山。而每年國慶節(jié)的傍晚,我們老早就爬上了房頂,焦急等待著北方天空禮花升起,雖然只看見白花花的一片,分不清色彩花團,可在孩子心里,還是饒有興味的。特別是趕巧刮小北風(fēng),第二天偶爾會有小降落傘、小條幅抑或放飛的氣球悠悠飄來!一回,一個彩色氣球掛在村口的楊樹梢兒上,我自告奮勇爬上樹,可是樹枝胳膊粗了,不能往上爬了,氣球還離我老高,小虎跑回家拿來一根長竹竿,小豹上樹接過小虎的長竹竿遞給我,才把氣球扒拉下來,我們像有了法寶似的,引來許多小朋友艷羨。
房頂上還有一種風(fēng)景在吸引著我們,那就是每年的“棗季”。常言說:七月紅圈兒,八月落竿兒。那時,農(nóng)村家家戶戶幾乎都有或大或小的棗樹,中秋節(jié)前夕,棗兒花紅,那些高出房檐的棗枝,被風(fēng)一吹,在秋陽里閃閃爍爍,煞是好看!我們?nèi)找沟胗浿?,不是一般的小棗兒,一是村東頭老王頭的“蘋果棗”,小雞蛋兒似的,又甜又脆;另一是村西頭二姥姥家的“牛媽媽棗”,長溜溜的又甜又香。一天晌午,我熬不過嘴饞,拉著小虎小豹,還有女孩兒娟子,悄悄地貓著腰爬上二姥姥家的土房,我們來到前房檐,看看院子里沒人,就大著膽子摘起棗來。一邊往兜兒里裝,一邊往嘴里吃,不知是誰蹬掉一塊房檐瓦,接著聽到屋門響,我們知道暴露了,便不約而同地向房的后檐撤去。這時,只聽二姥姥在院子里柔柔地喊:“孩子們,慢著慢著,別摔著!……”我們泥鰍似的從后檐溜到墻頭上,又從墻頭上“撲通撲通”跳下去。這時,二姥姥已經(jīng)來到大門外,只見她用大襟兜著滿滿一兜棗,微笑著招呼我們:“快來,孩子們,把棗分給你們!”我們哪有臉兒去分二姥姥的棗,一個個抱頭鼠竄逃向村外……
幾十年后的今天,我早已從農(nóng)村搬進了城鎮(zhèn),景點景區(qū)比比皆是,但我仍然時常想起鄉(xiāng)間房頂上的風(fēng)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