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上看到:“杜鵑的植株和花內(nèi)含有毒素,會引起嘔吐、呼吸困難等。”此說欠妥。
杜鵑花又名映山紅、滿山紅、清明花、山躑躅。《本草綱目》上說:“小兒食其花,味酸無毒。其黃色者即有毒,羊躑躅也。”在這里,李時珍明確指出,杜鵑花無毒,小兒都可以吃。有毒的花是黃色的“杜鵑花”,它叫羊躑躅,即鬧羊花。梁代陶弘景:“羊誤食其葉,躑躅而死,故以為名。不可近眼。”可見其毒。杜鵑花與鬧羊花是兩種不相同的植物。杜鵑花的花有紅色的、紫色的,但不會是黃色的。所以會有映山紅、滿山紅、紅躑躅的稱呼。杜鵑花,現(xiàn)代《四川中藥志》亦載:“性平,味酸辛,無毒。”杜鵑花葉有止咳、祛痰之功?,F(xiàn)代用于治慢性氣管炎、感冒、咳嗽。如每日用量超過200克,則可出現(xiàn)頭昏、惡心、嘔吐、心跳變慢等現(xiàn)象,多數(shù)在停藥后癥狀即消失,無后遺癥。
鬧羊花又名黃躑躅、黃杜鵑、黃色映山紅。今《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載:“羊躑躅,有毒部位:葉與花。中毒癥狀:開始時惡心,嘔吐,腹瀉,心跳緩慢,血壓下降,動作失調(diào),呼吸困難;嚴(yán)重者呼吸停止而死亡。民間用梔子汁解毒。”清《本草求原》:“中其(鬧羊花)毒者,黃糖、黃蜆湯、綠豆可解。”黃杜鵑(鬧羊花)與紅杜鵑(杜鵑花),一般常易混淆,故有指出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