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四川文藝出版社出版發(fā)行的《吳祖光隨筆》一書,收集作者七十余篇文章,近三十萬言,涵蓋了上世紀40年代至90年代的主要作品,如:《北京的天橋》、《霧里峨眉》、《“闖江湖”后記》、《哭趙丹》、《懷念程硯秋先生》、《懷念老舍先生》、《“潘金蓮”的爭論高潮沒有過去》、《我的冬天太長了》……盡管先生遭遇坎坷,但始終保持著清醒的思路,以銳利的觀點,犀利的文筆,判斷是非曲直,在劇本的創(chuàng)作方面,經(jīng)驗獨到,值得借鑒。
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歷代戲劇作家最感興趣、選用最多的題材,有關的劇本絕不止于33個,沒有任何一個歷史上的題材可與相比。吳老在寫作這一劇本的時候,首先考慮的是:假如說已有的劇本不能使人滿意的話,我能不能把這個劇本寫好?因此,我只有從學習前人的著作開始,目的是從中吸取有益的經(jīng)驗教訓。
吳老指出:一個正直的劇作者的立場,必然是站在廣大人民群眾一邊,表現(xiàn)持續(xù)不斷的激烈斗爭。生活是復雜的,有血有肉,有聲有色,也有著種種不同的側面和不同的表現(xiàn)方法;有暴力的斗爭,有尖銳的諷刺,有嬉笑也有眼淚。但是不管你寫喜劇也好,寫悲劇也好,觀眾首先要求的是戲劇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