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珠海市居民健康狀況保持良好,人均期望壽命為82.5歲,高出全省平均水平。(《珠江晚報》2014年2月22日)
據(jù)統(tǒng)計,2000年中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71.4歲,2004年的平均預期壽命為71.8歲,按此計算,平均每年提高0.1歲;而珠海人口平均預期壽命近年來的增速則是每年1歲,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0倍。這樣的提高固然值得欣喜,但不可盲目樂觀。
其實,平均預期壽命沒有反映“綠色生命進程”內(nèi)涵,真正衡量人類壽命的標準應是人們在健康狀況中生活的歲月,健康壽命才是衡量真正意義上的“壽命”。
前不久,專家對亞太地區(qū)15個國家的1萬余人進行健康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74%的人覺得自己的健康狀況不如5年前,包括許多30歲以下的年輕人。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來考量人均期望壽命總感覺有些心虛和忐忑不安乃至自欺欺人。
當社會對物欲橫流見怪不怪,當人們對身邊的腐敗日益麻木,當人痛恨別人腐敗而對自己腐敗心安理得,當社會健康有序的競爭秩序被日益踐踏,當法律法規(guī)和公序良俗被拋棄……人們的心緒無法平靜,總處于不安和焦慮狀態(tài),心意亂,疾病來,不健康也是很自然的事情,要長壽也許意義不大。
對人均期望壽命82.5歲需要挑剔性解讀,換個角度看人均期望壽命增高,也許更理性、更科學和更有生命健康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