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人自幼便喜文好武、愛書如命,大概這也算是秉承了家族的傳統(tǒng)吧!記得七八歲時,舅舅饋贈的“小人書”啟蒙了我的心扉,成為我的珍愛寶物,從此我與兄弟姐妹們苦心積攢的零花錢便都被我源源不斷地“捐”給了書店,換成了小人書。
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社會,無論文化生活還是物質生活都是極其貧乏的。那時的孩子沒有電視可看,更不知道什么叫做上網,于是正如馮驥才先生所言,那一本本圖文并茂的“小人書”,便成為他們手上的“電視”、知識的源泉、心中的最愛。日積月累,我便有了幾抽屜、兩皮箱小人書,它們成了我終日相伴的好朋友。那些書中的英雄人物,像劉胡蘭、董存瑞、雷鋒,像岳飛、武松、趙云、孫悟空等等鮮活的形象,對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都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
記得有一次借了朋友的一套書,但他告訴我第二天一早要還別人,于是我只有連夜加緊看。大概是從晚上七點鐘開始,一直看到夜里三點半多,眼睛極度疲勞。終于算是看完了,而當我仰臥床上,看著屋頂?shù)臒襞莸臅r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也沒看見,眼前只是一片漆黑。心中恐懼極了,以為會就此失明,嚇得幾乎想叫喊父母。大約幾分鐘后,才漸漸地看見一點金星兒,慢慢擴大,終于恢復為燈泡。此后,我的視力大大下降,便早早地戴上了眼鏡,至今無法離棄。
1990年結婚成家,住在河西區(qū)小海地,閑來無事便逛書店、書攤。當時小海地曲江公園的書攤是天津市最大的,常常有數(shù)十個攤位,每晚都是燈火如晝,人流如織,書卷連綿。記得剛剛結婚后不久,有一天,妻子的好友來看她,妻子便囑咐我出門買些瓜果招待好友,我痛快地答應了。誰知出門先奔了書攤,逛得盡興,滿載而歸,興沖沖回到家里。進門卻見客人與妻子滿面怒容,才發(fā)覺忘記買水果了,尷尬之極,妻子好友笑道:“真是個書呆子!”
由于簡單的懷舊心理,我迷上了連環(huán)畫的收藏,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時光如水,轉眼投身于“連藏”已經20年,我擁有藏品一萬四千余冊,可以辟為數(shù)十個專題。1999年5月,我與數(shù)位“連友”在天津歷史博物館共同舉辦了“天津市第一屆連環(huán)畫收藏大展”,自擬了七個專題,引起津門廣泛關注。2005年5月,我的藏品參加了“天津市第七屆民間收藏展”,這些頗具特色、珍貴新奇的專題藏品,贏得大家的廣泛好評。2009年4月,北京潘家園舊貨市場舉辦第六屆全國連環(huán)畫交易會,應《藏書報》及潘家園舊貨市場管委會邀請,我前往作了一場關于連環(huán)畫收藏的專題講座。
多年來,為買書、藏書,我騎壞了幾輛自行車,磨透了無數(shù)雙鞋子,無論酷暑嚴寒,求索不輟。夏日炎炎,卻舍不得買根冰糕、喝瓶汽水,對我來講,似乎任何額外開支都是浪費,但遇見自己喜歡的書,卻不惜代價立即買下。我認為:捧書賞讀的快樂,是電子書、光盤等無法取代的。時尚新潮,稱之為“讀圖時代”的來臨,而我卻是由連環(huán)畫啟蒙,又以收藏連環(huán)畫告終,實在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的人生哲言是:與書為友,快樂一生;書海淘寶,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