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至公無私,故能服天下心。”這是在《資治通鑒·卷一百九十二·唐紀八·高祖武德九年》中記載的唐太宗說過的一句話。
唐太宗是在與群臣商議定開國元勛爵位時說這句話的。
當時,他與眾大臣商定開國元勛長孫無忌等人的爵位,并命陳叔達在宮殿下唱名單公布于眾。唐太宗說:“我授予你們的功勞賞賜倘有不當之處,可各自申明。”于是各位將領(lǐng)紛紛爭功。
淮安王李神通說:“我在關(guān)西率部首先響應(yīng)義旗,而房玄齡、杜如晦等人僅是玩刀弄筆,功勞卻在我之上,我難以信服。”
太宗說:“叔父雖舉兵但全軍覆沒。房玄齡等人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致使大唐江山得以安定,其功績自然在叔父之上。叔父您是皇帝至親,我對您的愛無以復加,然而卻不能徇私情與有功之臣同行封賞。”
眾將領(lǐng)聽罷議論道:“陛下如此公正,即便對皇叔也不徇私情,我們這些人怎么敢不安分守己呢?”
唐太宗之所以有“貞觀之治”的業(yè)績,關(guān)鍵是他能舉賢任能,賞罰公平。
唐太宗明確認識到“國之匡輔,必待忠良,任使得其人,天下自治”。
他對大臣們講:“君主大公無私,才能使天下人信服,老百姓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為此設(shè)官吏、定職位都是為了百姓,理應(yīng)選擇賢才,量才使用,怎么能以新人、舊人來作為選拔人才的順序呢?”正因為唐太宗用人不像劉邦那樣,把家族子侄都封為王,而是為國家利益著想,才使各方面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并為他所用,最終成就了“貞觀之治”。
“王者至公無私,故能服天下心。”這句話,今天仍有現(xiàn)實意義。
本文地址:唐太宗封賞不徇私情(歲月絮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