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死前,認為可替代蕭何為丞相的是曹參,蕭何未必知道劉邦的臨終遺言,但他臨死前也認為曹參是接替他的不二人選,更神奇的是曹參聽說蕭何死了,立馬直覺到自己要去補缺了。至于漢惠帝,當時不過是個乳臭未干的孩子,肯定是呂后告訴他劉邦的遺言,以曹代蕭實際是呂后的意思。
這些人的意見為何高度一致呢?這就涉及到如何穩(wěn)定漢王朝統(tǒng)治的問題。毛澤東曾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是決定的因素。丞相,即今日的國家總理,一個日理萬機的重要崗位,曹參上任后,先是選拔忠厚老實人上位,同時把華而不實的人貶職,之后就敞開肚皮喝酒。而且是在工作時喝,對此漢惠帝很不理解,讓曹參的兒子勸誡一下,結果被曹參痛打一頓,并說,國家大事,你別瞎摻和。
漢惠帝還是不明白這國家大事究竟是什么,這喝酒只能誤事,怎么會有助于治國呢?對此,曹參的回答特有意思,他先問皇上,你的能耐比你爹如何?又問,我本人比蕭何怎樣?既然咱們沒他們高明,那就不如照過去方針辦吧。概而言之就是三個字“別折騰”。
秦朝因折騰而亡國,秦始皇大興土木,透支國力,秦二世昏庸無能,不知挽救。這些事在劉邦、蕭何、曹參、也包括呂后都是親眼所見甚至是親身經(jīng)歷的,因此達成一個共識:要讓老百姓休養(yǎng)生息,最好的辦法就是官員不作為,史稱無為而治。這個辦法,曹參在管理齊國時就嘗試過了,效果非常好,所以才贏得了劉邦、蕭何的認可。
把喝酒作為不作為的有效手段,這個歷史機遇被曹參逮個正著。那時,對付匈奴用和親的辦法,雖然屈辱,但實在沒有國力去拼個你死我活。這個歷史問題直到70多年后才被漢武帝基本解決,其間經(jīng)過文帝、景帝多項惠民政策的實施,好不容易才積累起來的國力,卻被漢武帝幾乎用盡。本人不是說武帝不該打匈奴,而是說任何事都要量力而行,武帝有這個國力,把外敵打服了,轉(zhuǎn)而再重新建設。漢初沒有這個國力,官員們一覺醒來就要做事,先別說他想中飽私囊,就是干點正事,也未必不擾民。古時候的事且不說,1958年的大煉鋼鐵……事后證明都是瞎折騰。
如今也是如此,有的地方官員,不按科學發(fā)展觀辦事,玩命追求GDP,到處拆遷征地搞城市化,多少年之后再回頭看,難免不找后悔藥吃。
別忘了,曹參喝酒并沒有誤事,他對漢惠帝說:“陛下垂拱,參等守職,遵而勿失,不亦可乎?”他所說的守職其實就一條,把好選拔干部這一關,對干部的考察重在“德”,即選拔那些真正關心百姓疾苦,而不是為所欲為、品行下作的人。他這四兩撥千斤的一招實在勝過那些親自搞規(guī)劃,插手項目,事無巨細都過問的做法。
曹參執(zhí)政時間只有短短的三年,卻贏得了百姓的好評如潮。
曹參的繼任者陳平應對漢文帝問一年內(nèi)審理多少案件與財政收支情況,說,這些具體事有主管人員,案件的事問廷尉,財政的事問治粟內(nèi)史?;噬险f,所有事都有主管,那還要你這宰相做什么。陳平答:我的職責就是管理好高級干部,讓他們“各得任其職”。文帝聽后口服心服,連聲稱贊。由此可見,官員要分清自己的職責,該管的要管好,不該管的別操心。
本文地址:閑話曹參工作時間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