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仙又名雪中花、觀星、水中仙子、洛陽湘妃、凌波仙子等。其渾圓碩大潔白的球狀鱗莖,靠著似仙翁銀須的根吸收清水,就能長出長盈尺的帶狀碧葉,襯托著銀盤金盞似的高雅。因其能在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增加節(jié)日的歡樂氣氛,而聞名中外。被列為中國十大名花之一,為東方盆花中的瑰寶。
中國水仙每于仲冬,盆栽水養(yǎng)月余,就可生花。那潔白的花瓣“捧”著金杯狀的副冠,用它自己的美麗和芬芳,給人們帶來祥和與興旺。
水仙球莖剛買回來,要進行處理。首先剝?nèi)デ蚯o最外層的褐色皮膜,剔除根盤上的護根泥,剪除干枯根群。因水仙鱗莖由鱗片緊裹,抽發(fā)葉芽和花葶所需的時間較長,如要應時開花,就需要做一個“小手術”,即略切開芽尖的部分鱗片。通常采用雙面均直刻或斜刻三四片,然后再橫切去3/5長度的上部鱗片,促使鱗莖抽發(fā)葉芽。為促使創(chuàng)口的黏液溶化排除,以免污染創(chuàng)口及水質(zhì),做完“手術”后要浸泡和清洗鱗莖。把球莖創(chuàng)口朝下浸沒在水中,并用干凈的小石子固定,一般浸泡2至3天,每日換水一兩次。自來水應放置一天后使用。隨后,逐一用清水清洗干凈創(chuàng)口和表皮就可以上盆了。
裝水仙的盆具,通常用小型的盆景淺盆。上盆時,一般為直立的,也可臥式定植,并用石子充填固定。灌水至創(chuàng)口下2至3厘米或淹沒根盤即可,且不可淹及創(chuàng)口,以防創(chuàng)口潰爛。上盆3至4天后,用紗布或藥棉將創(chuàng)口蓋上,以避免傷口殘留的黏液變黑、僵硬,影響觀賞。
氣溫高時,應每天換一次水,低于10℃時,可隔天換一次。水仙最適合生長的溫度為12℃至20℃,保持13℃至14℃為最佳。低于10℃生長緩慢,低于5℃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凍傷。高于20℃易發(fā)生徒長,出現(xiàn)植株葉片松散、色青黃、花葶彎曲、有蕾不綻或花期縮短的現(xiàn)象。水仙在生長階段需要充足的光照,保持10小時的日照方能較好生長,日照不足可進行人工補照。
土壤養(yǎng)殖水仙,管理上較省事,而且效果也頗佳。一般選用含沙量較大的稻田干壤,或黑色腐殖土加入50%的河沙,將培養(yǎng)土暴曬3至5天。
種植時將水仙的球莖剔除干枯鱗片、護根泥和枯根,洗凈,在鱗莖的正反面豎直或斜刻兩刀深度約0.5厘米的切口。將鱗片掰松,浸泡在清水中一晝夜,撈出洗凈黏液,再浸泡一晝夜,洗凈后即可植用。栽植的深度以掩埋2/3球莖為宜,至少要留出主芽尖。栽植后,澆透水,此后每天澆一次清水,至花葶伸出后,每隔三四天噴水一次,保持濕潤即可。其他溫度、光照與水培一樣,30天至45天可開出美麗的香花。
本文地址:水中仙子迎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