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長壽是人類文明生活一個永恒的主題,心理健康是軀體健康的基石。正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提出的那樣: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家庭和諧則是保持心理健康的必備條件,沒有家庭和諧,心理健康就沒有保證,對老年人來說,尤其是這樣。國外研究表明,50-80%的疾病與心理因素有關,僅因情緒致病就占74-76%。 “親密的關系可以延長人的壽命。德國一份調查資料證實: “生活在和睦家庭中的人,患癌癥的危險要比生活在暴力家庭的至少要少一半。即使患癌癥,其存活期也比較長。如果生活在不和諧家庭,整日精神不振,郁悶憂愁,使神經(jīng)功能失去平衡,造成內分泌紊亂,從而導致高血壓、動脈硬化、十二指腸潰瘍和新陳代謝障礙等疾病。”這就說明,家庭和諧在心理健康作用中占很重要的位置,家庭和諧是心理健康的根基。但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家庭不和諧的現(xiàn)象卻時有發(fā)生。在影響和諧的諸多因素中,子女是否有孝心,是否能在精神上、物質上、生活上、言行上,給老人以關愛,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作為老年人,也要有個豁達樂觀的心態(tài),要能冷靜地對待~切事物,不要用老眼光看問題,要向前看,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發(fā)展趨勢,支持晚輩的發(fā)展,主動加強與子女的感情交流,學會協(xié)調、諒解,和睦相處。在家庭中,特別是成年的子女,掌握經(jīng)濟命脈,處于主導地位,對于年邁父母的贍養(yǎng),不僅是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對老人的生活習性要有所了解,對老年人不適應現(xiàn)代生活方式要能理解,對有些老年人特有的固執(zhí)、嘮叨,要善于傾聽,并耐心加以引導,不要嫌棄,不要有逆反心理。對待父母要謙恭、尊敬、溫和,尤其是自己有一點成就或者與父母意見不同時,更應該做到這一點。《公民道德建設綱要》中指出: “正確對待和處理家庭問題,共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夫妻愛情,長幼親情,鄰里友情,不僅關系到每個家庭的美滿幸福,也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和諧。”
我經(jīng)過多年參加現(xiàn)代醫(yī)學、益生文化等科技理論的學習,認識到:我國一些地區(qū)農(nóng)民健康狀況不僅沒有改善,反而出現(xiàn)下降趨勢,其主要原因是忽視了“孝”的教育,也忽視了心理健康普及教育,人們的道德觀念不能同步提高,致使敬老的良好風氣難以形成,心理健康目的難以實現(xiàn)。老人間題異常突出,農(nóng)村贍養(yǎng)老人的民事糾紛和心理疾病均呈上升趨勢。有些地方超半數(shù)家庭對老人精神贍養(yǎng)不盡人意,從麗產(chǎn)生家庭不和諧,兩代人不能很好溝通,造成相當數(shù)量的老人長期孤獨、憂慮、失望、自卑等。這種不平靜、不自然、不平衡的心理狀態(tài)和情緒長期積累,引發(fā)出多種疾病,這也是老年人心理疾病呈上升趨勢的主因。在一個家庭中由于血緣的關聯(lián)和作用,父母、子女之間必然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其結果又影響著整個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和孩子們的健康成長……
怎樣才能使家庭和諧從而促進心理健康呢?人與人之間、家庭的和諧都要靠良好的道德來維系。普及現(xiàn)代“孝道教育”就是為了提升全社會人們的道德水平。也就是說,要從“孝道”人手,從而加快實現(xiàn)“大家庭”的和諧健康。
第一,子女對老人一定要孝,就是要有知恩、感恩、報恩的情感,也就是對父母要有顆純真的愛。要知道,父母對子女的愛,有如天之闊,海之深,十月懷胎不用說了,一尺五寸、抓屎抓尿、嘔心瀝血,艱苦備嘗,將兒女養(yǎng)大。成人后又為他(她)們成家立業(yè).操勞一生??墒钱斪优L大后,有些就忘掉了父母之恩澤,忘了人間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親情和做人起碼的道德。還有不少子女對老人盡孝往往在物質上考慮的多,從精神安慰考慮少,甚至有的在精神生活關懷上簡單粗暴或漠不關心,這是極端錯誤的。應該在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讓孝適應科技知識更新加快的需要和社會發(fā)展同步。 (值得提出的是,我們弘揚中華民族“孝”這一提升道德水平的珍寶,決不能因封建社會不合科學的“愚孝”對孝的扭曲,而影響普及“孝育”教育的步伐。)子女對父母的愛要發(fā)自肺腑,永恒而無私,子女對父母能愛,才能孝,這是對父母恩譯的報答。就這樣,人們有了“愛”、 “感謝”這一科學實驗證明具有肯定力量的思想組合,也就有了和諧的密訣。人們都感受到愛,人體的白血球也會增加,特殊的荷爾蒙也會釋放出來,幫助對抗壓力和病痛,而病人的整個情況也都會因此而改觀。從而使每個人都享受到愛這一最大的永恒的“良藥”,讓每個家庭更健康。
第二,全社會都要注意現(xiàn)代“孝道”的教育,注意進行親情教育。要對全社會每個公民,特別是在校學生進行“孝育”教育,可以一舉多得,會大大推動“大家庭”的文明和諧。用親情教育,.煥發(fā)親情的親密感,促使孩子從小就愛父母,年青的父母會更孝順自己的父母。促使父母之間、父子、婆媳之間,都互相體諒、互相關愛、互相照顧。使其讓父母情緒良好,精神愉快,精神生活豐富。每個人都擁有可以打開心扉的親情關系,去關愛需要關愛的人,會使人與人之間更加相愛,才能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好、共同前進的社會氛圍和人際關系,社會和諧也隨之達到。
第三,人際間心理溝通的主要渠道是用語言表達。常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聽了順心話,都會高興,聽了不順心的話,心理就不痛快。歷史和現(xiàn)實生活中可以看到,有些用藥治不好,治不了的心病,用一次“話”療,得到順氣丸,從而就冰化雪消,話到病除,這種事例屢見不鮮。而家庭和諧,人際之間和諧,則為“話療”提供了降低醫(yī)療開支關鍵措施,提供了英雄有用武之地。為了給家庭的健康投資,給家庭提供良好的情感氣氛,保持親密關系,子女應該特別要注意安排相互溝通的時間、使家庭成員敞開心扉,暢述衷腸,共度美好時光。面對我國“80%的65歲以上老人都有一種慢性病”,我們應普及人人學點心理健康知識和家庭養(yǎng)老保健常識。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不僅能使家家越來越和諧幸福,整個社會億萬家庭也就和諧幸福了。
講究代際和諧,家庭和睦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親和力的具體體現(xiàn),是我國國情的現(xiàn)實需求。普及孝親敬老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質, 是建設社會和諧必不可少的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思想工作。而弘揚“孝”這一民族萬古長存的美德,使兒女盡到自己的責任,使家庭和諧最為積極而有效的辦法。家和才能萬事興。動員億萬人民都參與社會和諧建設,就會以其巨大的能量推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步上一個新臺階!使整個社會得到更加和諧的發(fā)展!
本文地址:家庭和諧與老年人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