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年前的初夏,我去大沽坨地探望一位同鄉(xiāng)。
清晨,我步行到大沽坨地渡口。當時的渡口有一艘柴油發(fā)動機的木船,船發(fā)動時“突突突”地冒著黑煙,木船從北岸向南岸駛去,過了海河,便是大沽坨地了。我下船后向東望去,只有幾座高大的鹽碼,鹽碼的兩邊是駁鹽溝,駁鹽的木船停在溝內(nèi)。駁鹽溝盡頭是一個很大很大的水坑,坑內(nèi)停著許多去分場駁鹽的木船。我順著土路向西走,前邊就是鹽場醫(yī)院,當時醫(yī)院全是平房,是工人宿舍,我的同鄉(xiāng)就住在那里。
我的同鄉(xiāng)是1948年初來這里的,剛來時他們住的是土坯房,生活很苦。那時駁鹽是人拉船,幾個人拉一支駁鹽木船,從分場到坨地要走上整整一天?,F(xiàn)在換了小拖輪,一艘小拖輪就能夠拖帶好幾支木船。
我倆順著土路邊說邊走,他告訴我鹽場剛建了個小火車運鹽站。我懷著好奇心去了那里,看到一列小火車掛著七、八節(jié)車廂正在試運行。
我站在路基上向東望去,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蘆葦塘,還有一片片雜草叢生的荒蕪地,只有一條彎曲的小路向西沽延伸過去。
我在坨地轉了一圈,只見到幾處工人宿舍和家屬區(qū),再沒有別的建筑物了。我邊走邊想,這就是大沽坨地嗎?我站在這空曠的大沽坨地,一種孤獨感油然而生。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因為工作需要,我被調到鹽場化工廠,從此,我便生活在大沽坨地了,對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認識。這些年來,大沽坨地也和全國?樣,發(fā)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特別是那座雄偉壯觀的海門大橋的建起,實現(xiàn)了人們多年的夢想,從此南北變通途。大橋南邊又修了一條河南路,與萬年橋路相通,南來北往的車輛暢通無阻。
這些年來,鹽場又在大沽坨地新建了不少居民樓,有河南里、新橋里`安陽里……改革開放后,?河南路又重新拓寬,路的兩側建起了南園、北園兩個綠化園林,還相繼建起許多商業(yè)網(wǎng)點,成為汽車銷售街。
三年前,這里改名為響螺灣,春天打響了建設響螺灣的戰(zhàn)斗。工地上處處彩旗招展,挖土機、推土機不汗其數(shù),運土車輛川流不息,千軍萬馬,日以繼夜,沒用多長時間,那大片大片的蘆葦塘、雜草叢生的烊泥地神奇般地消失了。
在這清新的土地上,修路大軍修成了一條條筆直寬闊、縱橫交錯的柏油路,最靚麗的要數(shù)迎賓大道,它北起海河岸,南通萬年橋路,八車道加上兩側寬寬的人行道,路兩旁安裝了漂亮的節(jié)能燈,每到夜幕降臨會放射出明亮耀眼的光芒。
道路修建完畢,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建設者紛至沓來,在奠基大會上,那情景真是動人'心魄,那喊聲、笑聲和一雙雙灼熱的眼神,仿佛都在訴說:大干快上,早日把大廈肆成,讓響螺灣更加美麗!他們豎起高高的塔吊,到處是轟鳴運轉的機器聲,到處是穿梭往來的車輛,到處是揮汗如雨的工人兄弟。這里每天都發(fā)生著奇跡。
當你抬頭遠看,那50棵高高閃光的旗桿,迎風飄揚著50面大旗,上面書寫著各個省市建設項呂的名稱。旌旗獵獵,給響螺灣增添了生氣。路旁的帶狀綠地花園,奇花異草,絢麗奪目,滿園芬芳,讓這片古老的土地充滿青春的活力。大沽坨地一掃千年滄桑,召喚著嶄新的未來!
本文地址:大沽坨地的沉思